自贡扎染的灵魂人物张宇仲

发布时间:2024-03-21 21:34:31   来源:自贡天启编辑

我的父亲张宇仲离世已经14个年头了。他生于1922年5月7日,四代聚居尚未分家的自贡盐业世家。父亲10岁时其父病故,由母亲独自养育长大,后毕业于“国立艺术专科学校”应用美术系。父亲毕业后就开始了他的民间美术生涯,曾任高级工艺美术师、四川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级会员、四川省群众文化学会民间美术研究会理事、自贡市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、自贡市民间工艺美术协会会长。

1-240321220945102.png

自贡扎染的“灵魂”人物张宇仲及其扎染作品


父亲很小时就特别喜欢民间印染,他少年时便随他母亲张玉书、婶娘王孟涵学习扎染技艺。虽历经坎坷,但他矢志不移地钟情这项传统工艺,于上世纪50年代开了一家红星广告社,将收集的四川拔染、扎染和防染(型染蓝印花布)技艺进行了收集、整理、继承和创新。


1957年,父母两人携手共进(父母同为国立艺专同学),在继承民间防染、拔染的基础上用风箱、木甑、火罩、炕罩等工具,摸索出土法生产拔染蓝印花技术。


因拔染蓝印花技术生产工艺有别于传统蓝印花布的工艺,被称为“自贡蓝印花布”,还作为国庆十周年四川工艺美术献礼新产品。与此同时,金慧行获“拔染生产技术奖”、张宇仲获“拔染创作设计奖”。

1-240321213625941.jpeg


1974年,自贡蓝印花布更名为“手工拔染”,是国内唯一列为四川民间工艺品出口的手工拔染品。1981年,“拔染三角巾”被选为人民大会堂礼品。至此,拔染、扎染、防染的“三染”特色产品成为自贡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出口的领军产品,自贡拔染产品更为全国唯一出口。


父亲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,于上世纪70年代末推出了以民间吉祥纹样为主,以撮、串、叠、塔、绞五大类扎缬技艺和单色、多色套染为工艺特色的扎染技艺。形成“以针代笔,以色代墨,技艺精湛,色彩斑澜”独具一格的自贡扎染产品。1978年四川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恢复和发展《蓝印花布》项目,把扎染列入了其中。


诚然,父亲在染色技艺上,除保留传统植物染色外,把直接、活性、还原、酸性等染料应用到扎染生产中,使扎染不仅在扎缬和染色工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,而且在扎染面料的选用上采用丝、麻、棉、化纤、皮革等原料充实扎染品种。并且,父亲在纹样构图和染色技法上,吸收现代抽象艺术、装饰艺术、现代视觉艺术等表现方法,以多层次彩色套染染色工艺,突破原始的蓝底白花单色染色工艺,使自贡扎染形成既有强烈的民间、民族传统扎染风格,又把具象与现代粗犷抽象的艺术效果相结合,形成独具一格的自贡扎染风格。


父亲取得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肯定。1982年父亲受四川美术学院钟茂兰教授邀请,首开民间艺术走进高校先河,并和钟教授合著《四川扎染》,作为当时扎染教材。1985年自贡市文化局及自贡电视台先后拍摄了《革故鼎新一枝花——张宇仲代表的自贡扎染》及《自贡三染——拔染、扎染、防染》等专题片。1990年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到自贡拍摄《染缬之美——中国一绝》。父亲也因创新自贡拔染、自贡扎染业绩斐然,被录入“轻工业志”成为“自贡三染”的扛鼎人物。

1-240321214349509.gif


2006年父亲去世后,自贡电视台《盐都故事》剧组拍摄张宇仲专题故事——“钟情一生”,为父亲的民间艺术生涯画上句号。父亲走了,为了钟情一生的民间艺术奋斗过,努力过……他留下的扎染技艺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,成为自贡市响当当的一块招牌。回想父亲的一生,痴迷民间印染尝遍人间酸甜苦辣,历经坎坷而不回头。为继父业发扬光大自贡扎染,我家两代人呕心沥血、无怨无悔,无私地把扎染技艺传授出来,使自贡扎染技艺走出自贡、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。(张晓平 2020-05-29 )

1-24032121364R91.jpg


热门楼盘

更多+
看房报名

已有2368人报名

免责声明:本网站所刊载的所有资料及图表仅供参考使用,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。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,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、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。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,改善或更正资料及图表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忽。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所有信息以开发商提供为准!